屈濤教授從探究佛像的起源犍陀羅、印度阿姜塔(Ajanta)石窟到中國北朝石窟藝術的主要源流和現存遺蹟:龜茲、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等壁畫造像等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佛教藝術作品,到西域別樣胡人風情的造像及漢化佛像等逐一講解,帶來精彩的石窟之美介紹,並講解壁畫中的裝飾圖案意涵和第一手石窟踏察資料,盡收佛教藝術淨化人心之教育意義。
演講接近尾聲,屈濤教授提及從佛教文化藝術到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導師的藝術理念,更讚賞曉雲導師將藝術傳遞佛法的精神,把佛學與藝術結合得非常縝密,並以創辦人曉雲導師的畫作《早禱》為切入點,以「72年前的一個背影」為主題,直指曉雲導師締造兩項創舉,分別為近代中國女性藝術家探研印度佛教藝術第一人,以及開辦清涼藝展,成為接續中國古典佛教藝術的新古典創造者之先驅角色。
屈濤教授更讚嘆「曉雲導師的思想與藝術是一部取用不竭的無盡藏,她是照耀我們心裡的明燈!」讓眾師生深深為之感動。

屈濤教授講解麥積山石窟44號窟。

屈濤教授講解敦煌莫高窟45號窟。

屈濤教授在演講結尾,祝禱華梵大學前程似錦 ,麥積山春和景明。